第618章 三战一身-《大宋燕王》
第(2/3)页
胜了两场,虞允文显然也有些膨胀了,可能在他眼里敌军都是任人宰杀的草包猪羊,之前那些带兵逃跑的将军都是被敌军人多势众的虚影吓倒,自乱阵脚,弃城而逃,只要敢打,敌人一定不是对手,甚至他们能打一场赢一场,也许他已经在想何时指挥军队过江,彻底赶走敌军,收复江北土地了。
敌人并不那么好打,二十多年前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刘锜等名将在世,敌军也一路从淮河以北打到长江,而后通过拉锯战、持久战,才一一收复失地,将敌人赶回淮河以北,但也仅限于此了,战线再往北推进十里百里都难如登天,那么多名将在世,战争尚且那么艰难,几次被敌人打到长江边,可见敌人战斗力之强悍,如今宋军荒废二十年,那些曾经的名将除了卧病不起的刘锜,全都凋零了,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就连像样的战马都没有多少,整个镇江府,马军不足万人,绝大部分都是步兵,况且整个东线战场一个会打仗的统帅都没有,拿什么跟四五十万敌军对抗?
这些话,杨丛义不好跟虞允文明说,说了怕他会误会,以为他胆小畏战,也许失败过一次之后,他才能知道对方的厉害,这是眼高手低的文人通病,可能在他们眼里,打仗就像下棋一样。
瓜洲渡。
自从大军从和州赶来瓜洲渡附近之后,之前几乎从不在长江里乱晃的大宋水军开始从早到晚在江里训练巡航,放眼望去,眼里每时每刻都是挂着杏黄旗的战船影子,瓜洲渡的金军别提有多难受,之前这片江面是他们的地盘,现在几十万大军来了,江面反倒被宋军占了,这让他们怎么能接受?
对于为何整个局面会迅速变换,最先夺下扬州、拿下瓜洲镇、瓜洲渡的金军先头部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也没人跟他们解释。
数天前他们眼见一向胆小的宋军突然越过江心来挑衅,他们哪里会放过这个剿灭对方的绝佳机会,当即派几十大艘追上去,想把对方数十艘船一口吃掉,最终却反被对方吃的渣的不剩,而他们只能站在岸边眼睁睁的看着,看着往日的兄弟们被火烧,听着往日的兄弟们惨叫。
这一场大败,谁都没有想到,原本他们还想组织兵力渡江给惨死的兄弟们报仇,狠狠的教训宋军一次,正当他们要行动时,谁知却被上官叫停,并下了严令没有命令,任何船只不得离岸一里!
他们不理解,非常不理解,可没人告诉他们原因。
直到几天前,才传来一个小道消息,说是大军之所以从和州赶来扬州,是因为他们在和州准备了一个多月,搜集来的一千多艘船,渡江时被一战击溃,绝大部分船只损毁江中,只有不足百艘小船逃了回去,完全丧失渡江能力。而和州来的上官那天刚好在江边看到江中战况,发现宋军这场战斗的方式跟在和州几乎一模一样,便猜测是太平州一带的宋军也赶来了镇江,很可能就是同一支宋军,由于担心如果再战,恐怕还会重蹈覆辙,无端损毁宝贵的船只,于是紧急叫停金军的报复性渡江行动。
而今天,他们获知了那支军队最确切的信息。
从探子从镇江探知的消息来看,那支宋军的主力叫精武军,还有一部叫扬武军,他们原先驻守在瓜洲渡,宋军大部队撤离瓜洲渡大营,他们也随之撤离,但他们没去镇江,而是逆流而上去了建康府太平州一带,作为援军,协助守军防守长江,结果先是破坏了先头部队已经登岸的第一次渡江,迫使金军重新准备,后来在金军第二次大举渡江时,更是一战将近千艘船摧毁,等和州大军来扬州,精武军、扬武军尾随而来,并马上挑衅,发起了之前那场惨烈的战斗。从现有信息来看,这支宋军的水战能力十分强悍,但之前却未曾听闻过,就连率领这支军队的统帅的名字,他们之前都没有听过,但今天起,他们不会再忘记这个名字,杨丛义!
不久之后,有进一步的小道消息传来,有军中老将怀疑这个杨丛义并不是无名之辈,二十多年前在川陕一带,就有一个名叫杨丛义的宋军将官,作战异常骁勇,又善用计谋,金军在跟他的战斗中胜少败多,几十年的战斗经历,让他对金军非常了解,很可能现在这支精武军就是他在统领,不然绝对不会这么难对付。
对于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来了质疑的声音,因为杨丛义驻守川陕几十年,况且他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帅军驻守在仙人关,完全没道理会千里奔袭,来到扬州附近,并且从年龄来推算,他应当已经年近七十,而传闻中的精武军、扬武军统兵官杨丛义年龄不超过四十,如果传闻无误,这两人很可能就是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