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时机-《大宋燕王》


    第(2/3)页

    朝廷与完颜亮的议和十有八九能成,宋金之间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若准备妥当,却不利用完颜亮与完颜雍决战之时主动出击,夺取汴京,那绝对是不可挽回的错误。

    杨丛义推演过多遍,即使完颜雍的实力不足与完颜亮抗衡,可他们最终是要寻找一个机会进行决战,完颜亮知道宋军会给他威胁,必会全力一击,以图速战速决,若宋军合理利用他们决战的时间点,看准完颜亮不能回军救援汴京,几路大军同时北上,便有机会夺取汴京。

    可他们决战的地点必定是在燕京附近,甚至是辽阳,而决战时间却无从知晓,要是探子悄悄送信,一来一回怕是就要一两个月时间,有这个时间完颜亮的大军早就南归汴京附近了,所以打通一条通信渠道尤为重要,只要各种战报十日之内能送回亳州、宿州、徐州,宋军就有机会把握住战机,夺取汴京。

    多次推演之后,杨丛义头脑中出现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拿下济州、临沂、泰安、济南和益都府,夺取整个山东半岛,若在夺取归德府,便能使之与徐州、宿州、亳州、陈州连成一片,极大压缩完颜亮的空间,还能使南方与北方的通信变得通畅,及时掌握辽阳和燕京动向,进攻或是防御,都能及时做出调整部署。

    可要实现这个想法,靠海州、徐州、宿州宋军根本不可能,这些地方的军队没有朝廷的命令不可能调动,况且也只能策应。想来想去,要想夺益都府、济南、泰安,只能靠义军,但山东半岛的义军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野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没有理由听杨丛义指挥。

    这是他便想到了远在流求的精武军和护卫军,如今能调动的应该有七八千人,如果他们悄悄北上登州或密州,以义军的身份和名义攻城夺地,朝廷不知情,不会引起完颜亮对宋军的猜疑,甚至在与完颜雍交战时,不会分心去关注山东义军,如此,只要义军能在山东站住脚跟,多打几场胜仗,归附者定然不在少数,在完颜亮大意之时,迅速拿下益都、济南、泰安也不是不可能。

    沈缙在北方时日不短,如果有他配合,义军的后勤供应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到时候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义军定能游刃有余。

    又细细盘算几天后,杨丛义写了四封信,派遣亲卫南下泉州、流求,分别送给沈缙、陆游、姚昶和杨四娘,让他们尽快筹备义军北上和回易之事。

    而他则在亳州、宿州、陈州为全军补充更换军械衣甲,加紧练兵,准备随时发起归德府战役,先一步夺取归德,将战线往北推进,以便将来随时策应山东义军,拿下济宁。

    时间飞逝,很快进入绍兴三十二年五月。

    出使金国的使者从汴京平安回到临安,带回来的消息给予主战派极大振奋。

    使者在朝堂上告诉皇帝和朝中大臣,他带着国书到达汴京之后,金人对国书中的兄弟之国称谓不认同,要求他回临安修改国书,将金宋两国关系改为叔侄之国,才会接受国书,另外宋军强行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土地必须归还,每年要给的岁币也不能减少,总之就是国书要全面修改,但他坚持不改一字,金人便将他关进了牢中半个多月,用尽了威逼利诱的手段,他都没有屈服,最后金人实在没办法,就把他送了回来。

    几十年来,金人何时对宋朝使者客气过,出使金国的使者哪次去金国不是做好了死的准备?如果不顺着金人,让他们感觉稍有不如意便会被关进牢里,一关就是一年、两年、三年,受尽屈辱,甚至最后死在金人牢里。可这次金人面对宋朝主战派起草的国书,居然只是关了使者半个月,没敢打,也没敢羞辱,只是恐吓利诱,这说明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