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现在科技虽然让人类的生活变好了不少,但各种浪费和消耗也与日俱增。 但一两个人好管,十个八个就不好管了,毕竟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 更别说十几亿、几十亿人了,那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你要说节约和环保,少数的人会听,可当人数以千万计的时候, 那效果就不怎么大了。 甚至会有因为从众心理,原先很节约和环保的人也加入了浪费和污染的行列。 “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干,大家都这么干。” “我看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也做了。” “就我一个人这样,也没多大影响吧?” “大自然的净化能力那么强,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哈哈, 人类就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在这种情况下, 更高层也要做一个博弈,是先“开源”还是先“节流”? 这事怎么说呢,反正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繁星就选择了先“开源”。 至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那就用发展去解决。 本来繁星也是一步一步走的,结果实用科技突然出现,直接跟坐上了高铁似的,嗖嗖的飞奔了起来。 开源? 有什么比可控核聚变更牛批的吗? 有了它,各种高耗能的工程就可以上了。 甚至之前因为高耗能,成品的用处也不是那么大,最后计算出来赔本的工程也可以上了。 毕竟可控核聚变出来的电能非常便宜,而且规模越大越便宜。 能量便宜的,以前因为能量而赔本的事,就不会再赔本了。 而且有些东西不能单纯的以赔不赔本来衡量,比如从废品回收再利用到环保,然后从环保再到环境再造这一条龙。 而且巧的是, 这些东西正好也是航天工程需要的。 地球上不做环保, 其实短时间内影响不到人类的生存, 但是在太空里不做“环保”,那么人类的未来可就危险了。 人类对宇宙的开发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航天技术的不成熟,人类利用最多的地球轨道已经变得越来越拥挤。 随着星际链路卫星组网等大型互联网卫星的发射,地球轨道上的卫星成倍增加,太空垃圾已经成为棘手的问题了。 据统计,包括工作卫星、“退休”卫星以及曾用于宇宙探索的旧火箭在内,大约有2.2万个大型物体环绕着地球运转。 如果把所有所有物体计算在内,上至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丢弃的设备,下至卫星碰撞产生大小约为1厘米的碎片,那么地球轨道上大约有100万颗太空垃圾。 而它们综合起来的质量,可能有1亿吨。 当然,这个数字可能只是保守估计。 因为随着卫星和火箭发射数量逐年上涨,太空垃圾和可用航天器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而它们之间相撞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卫星的主要轨道有两种,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 近地轨道与地球相距约200至1000公里,各个空间站和数千颗其他卫星每90分钟在此环绕地球一周。 地球同步轨道则位于3.6万公里的高空,作用力使卫星停留在轨道内相同的位置。 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相对于地球上方的某一点静止, 因此这使得它们对天气预报和通信的作用巨大。 在地球静止轨道, 当一颗卫星的生命接近尾声时,其所有者会将其置于一个更高的“墓地”轨道上,使其漂浮在距离国际商定保护区约300至400公里处。 但是在地球静止轨道中,只有80%的“退休”卫星能够进入“墓地”轨道,剩下的20%则需紧急处理。 比如直接坠入地球大气层,变成一些人许愿的流星。 “墓地”轨道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无人看管的废弃垃圾场,明亮的闪光依稀可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