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是这种传闻居然能传的有鼻子有眼,那至少说明,当时大部分人都觉得,苏东坡将妾室送人并不是一件多奇怪的事情。 或者说,在宋代,文人贵族之间互相送妾室,本来就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妾室被作为一样物品随便送人真的是很不足为奇且合理的事情。 没地位,没身份,而且只要正妻在,就很难被扶正。 甚至就算正妻去世了,男主人更多是选择重新娶一个正妻续弦,而不是将小妾扶正。 妾,就是妾,永远无法登大雅之堂。 如果非要找出妾室的一个优点的话。 那倒是也有一个。 如果夫家犯了啥要被夷三族或者诛九族的大罪。 官府要行刑的时候,妻族是属于三族范围内的,所以正妻的父母兄弟也要跟着被满门抄斩。 而妾室则因为不是妻子,只有她自己是属于夫家的,所以只要死自己一人就行,不用连累自己的亲族。 别小看这一点好处。 在大明,能纳妾的,那都是达官贵人! 要嘛是勋贵,要嘛是当官的! 最起码,你也得祖上阔过,或者是啥诗书传家,家里出过一堆官的诗书世家! 不然等闲普通富家翁,哪怕是地主或者商人,一般也就娶个妻子,再加上妻子的通房丫鬟就差不多了,很少会再纳妾。 越是地主或者富家翁,反而对子嗣这方面比较严格,他们又不缺劳动力,子嗣太多,对他们来说,反而是消耗金钱和资源的黑洞。 通常都是生三五个就差不多了,不然一代之后,家里的家底就被耗空了。 一个妻子,再加上一个通房丫鬟,就差不多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了,不需要再多纳人。 只有贫民家里,反而越穷越生的多,因为对他们来说,人代表劳动力,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干活的,可以多挣一份钱支撑家庭。 所以大明一般的普通中产家庭,都是在妻子一直无孕的情况下,才会纳一个妾。 啥家庭条件啊?还想着妻妾成群? 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腰包! 那么多女人养得起吗? 生那么多娃,家产怎么分啊? 老子一死,嫡子把家产一分,一个中产家庭,立马就变成四五个温饱家庭了。 所以在大明,只有贵族和大官们,才会玩这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 而贵族和大官们,被夷三族和诛九族的几率嘛...还是挺高的。 那对这些小妾来说,万一夫家被皇帝掀了,那至少自己的父母兄弟不会被牵扯到,这也算是一个好处吧... 但是,燕清波可从来没想过这茬啊! 她是个孤儿! 有个屁的亲族啊! 内心五味杂陈,心情十分难明的燕清波,经过了复杂的头脑风暴后,咬着牙说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倒要看看,这个未婚妻是什么来头!” “居然能被克哥哥看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