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白蛇-《历代王朝更迭》


    第(2/3)页

    刘邦为了维持局面,出钱购酒购肉,大飨众人,直饮到月上中天,方才起程西行。因恐县中派人来追,择小径而行。正行之间,忽见高起慌慌张张跑回,报道:“刘亭长,前面有一条大蛇,身长数丈,横架泽中,挡住了去路,咱不如折回去吧!”刘邦闻报,仗着酒胆,厉声叱道:“咄!壮士行路,岂畏蛇虫?”说毕,大步向前。

    当刘邦趁着夜色放走服徭役的人后,他与跟随自己的人也要找地方去藏匿。就在这时,前方探路的人神色慌张地跑了回来。

    刘邦毕竟是领头之人,当时就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那人回道:“前面有大白蛇挡住了去路,还是回去吧。”

    这时,刘亭长喝的酒起了作用,加之本身豪气冲天,便对那个人说道:“大丈夫走路,怕个甚!带我去!”

    于是,刘邦来到了那条大蛇前,挥起了长剑,一剑下去,鲜血四溅。大家望去,只见大白蛇已然变成了两段。刘邦没有在意,便径直前行,但由于酒喝得实在太多了,走了几里地后,他便倒地而睡了。众人既害怕又震惊,更多的是慑服。他们看到了刘邦身上隐约有着他们所不具有的霸王之气。按理说,路上遇见一条大白蛇,这除了说明当地生态环境良好、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之外,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刘邦睡着以后,后面的人跟了上来。突然,他们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哭泣。大家很好奇,决定去问个究竟。服徭役的人:“老人家,您为什么哭啊?”

    老妇人:“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故此哭泣啊。”服徭役的人:“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啊?”老妇人:“我儿是白帝之子,变成白蛇,挡在道路中间,不曾想,被赤帝之子给杀了。”

    大家一听,心想:不对啊,刚刚刘亭长不是刚杀了一条白蛇吗?你这老妇人是不是故意吓我们?要说这群服徭役的人也是暴脾气,不懂得尊老爱幼,就认为老人家是恫吓他们,便欲殴打。就在这时,更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那个老妇人不见了!刚刚还在这呢,这怎么一晃就不见了呢!这可吓坏了众人,他们赶忙跑去告诉刘邦。而刘邦听他们这么一说,顿时也酒醒了。但他不是害怕,而是暗暗高兴,而且还有些小自负。这一事件就是鼎鼎大名的“高祖斩白蛇”。

    可能又会有人认为这是刘邦本人或者是吕后的包装。他们认为白蛇要么是秦帝国的象征,要么是项羽的象征。但是,是谁都无所谓,也不管信不信这个故事,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句话:“诸从者日益畏之。”

    一群人被刘邦折服了。白蛇,刘邦也许是斩了,而白帝赤帝之说,附会无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刘邦的看法。古之帝王大多会把自己包装得与众不同。他们需要让人知道,自己承天之命。这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使自己的名声传得更广。刘邦很显然也这样做了。一介平民之身成就千古帝业,付出的艰辛几人能知?

    当刘邦这个农民领袖与以贵族身份起兵的人平起平坐时,甚至是超越他们时,我们只能说,刘邦,成功了。不知不觉间,可能刘邦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一直向往的领袖气质在自己的身上正逐渐地浓厚起来。我自豁达,静待天下。也许有一天,他会威加海内,还歌大风!但现在不管别的,先藏起来。于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刘亭长不见了。因为这期间,有着一位主角来替他点燃导火索。

    《周书》云:“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大秦从六国夺取了太多,现在,是时候还回来了。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的上空,雷云翻滚。这是风口将临的预兆吗?

    刘邦率众人匿身到芒砀山中,也无固定居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专干那些劫富济贫的勾当,一些案犯、浪儿,甚而不愿服徭役的平民,纷纷来投,不足两月,队伍扩大到一百多人。

    刘邦造反了。刘邦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传得沛县上上下下都知道了。职县令闻听刘邦造反,暴跳如雷,当即发下传票,将吕雉拘捕下狱。是时,吕公已死,待吕媪得了消息,策杖来见县令,一进县府,刚巧撞上萧何。萧何连连摆手:“伯母且不可去求职大人,他正恼着您吕家呢,求也无益。”

    吕媪摇首说道:“贤侄此话差矣,职县令和你吕伯父既有同乡之谊,又是忘年之交。当年职县令想去咸阳游学,苦于没有路资,你吕伯父慷慨解囊,赠他白银三十两,方才成行。若无咸阳之游,他何来今日之贵?俺吕家对他有恩无过,他恼俺做甚?”

    萧何朝前后左右看了一遍,此地除他二人之外,没有第三个人,方低声说道:“伯母有所不知,职县令这人,是个白眼狼,只记仇不记恩。前番,伯母举家迁沛,他确实给予极大关顾,但那不是冲着他和伯父的交情。”萧何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吕媪道:“那是冲着什么?”

    “冲着,冲着……”萧何咳了一声道,“算了,伯母也不是旁人,小侄就直说了吧。那职县令对您家这般好,乃是冲着娥姁三嫂而来。”吕媪眨巴了几下老眼,满面不解道:“那时,娥姁还是个小姑娘,与他只见过两面,何以有这么大的面子?”萧何道:“伯母一家未迁沛县之前,伯父是否给职县令说过,娥姁嫂生有异兆,当嫁贵人?”吕媪不假思索道:“说过,还不止说过一次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