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岳父是李世民在线阅读 - 第二百九十六章 骊山的力量

第二百九十六章 骊山的力量

        “此刻我们工厂有多少存货了?”

        “从十一月初到如今,一个月多了共计存货一千件棉衣,还有几百匹棉布。”

        “让我们的村民辛苦一下继续开工赶工,工作期间要注意安全,日夜不停,分成四个班轮换,肥皂和印刷厂就先停工。”

        看李泰还没明白过来事情的严重性。

        张阳写下一张字条,“如果觉得陛下不会见魏王,不如拿着我的字条送入东宫,和太子一起觐见。”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张阳低声道:“我们的财富取之与民,用之于民,只有我们真正的站在群众一边,不论付出都大代价都要帮助朝中解决这次雪灾。”

        “群众是我们真正的财富,希望魏王殿下放下一时的干戈,也该让你父皇知道我们的生意会成为大唐官兵最大的后勤。”

        李泰停下手中的快子,咽下嘴里的肉,一脸慌张地走出屋外。

        站在屋外的侍卫好奇道:“魏王殿下这是要回府?”

        “回府?回什么府!”李泰着急道:“我要去见父皇,现在就去!”

        李玥从房间走出,刚刚她也听到了对话,“夫君,真的很严重吗?”

        张阳收拾着李泰留下的碗快,“你父皇手中还有很多高明的臣子想来这种事情应该难不倒他们,就算是魏王一个人不行,再加上太子应该能够说动你父皇。”

        李玥稍稍点头,跟着一起收拾碗快。

        本来想着年前休朝,渡过这次的寒冬来年准备新朝会。

        眼下李世民看到中书省递来的奏章神色凝重,大雪一连下了三天,整个关中不是大雪封山,就是封了整个郡县。

        有人进不去也有人出不去,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一尺厚的积雪。

        积雪压塌了房屋,也不知道现在有多少民众遭了难。

        此刻哪有心思在宫中享受着长假,李世民来回踱步终于等到了房玄龄。

        “玄龄,各地村县如何?”

        房玄龄躬身道:“大雪封路消息传不出来。”

        殿外的护卫来报,“陛下,魏王殿下来了。”

        李世民神色不悦,“他来做什么?”

        “说是有要事告知陛下。”

        李世民怒声道:“不见!都什么时候就知道玩闹。”

        “可是太子殿下也来了,也有要事。”

        意识到外面风雪这么大,两个儿子都站在外面挨冻,李世民沉声道:“就让他们进来。”

        和李承乾一起站在甘露殿外,北风带着雪刮在脸上像是刀子在割,疼得要命。

        尽管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为了万无一失还是把张阳的字条送入了东宫,让李承乾一起面见父皇。

        太监匆匆走出来,“太子殿下,魏王殿下可以进去了。”

        李世民坐在殿内,看着两兄弟走入殿内,明明知道承乾和青雀的关系一直不好,难道见到他们两人可以走在一起。

        李泰先看了眼站在一旁的房玄龄,忍受着脸上因为被风雪吹过的疼痛,“父皇,儿臣有一事上奏。”

        李世民板着脸,“讲。”

        “喏。”

        先是组织了一番语言,李泰说道:“父皇,此刻大雪封路封山,有不少民房倒塌,儿臣以为各地村县更为严重,为了更好地治理雪灾,儿臣以为应当派出长安城已经周边兵马清理道路。”

        李世民扶着额头连自己的儿子都想到这点了。

        李承乾也说道:“儿臣也以为应当派出兵马清理道路。”

        李泰又说道:“皇兄说得没错,雪灾的治理难点就是道路闭塞,里面的消息传不出来,外面的消息传不进去,眼下首当其冲需要打通各个要道,得知各地情况,才能有合适的治理方式。”

        闻言李世民沉默良久,“你们二人觉得派出多少兵马合适?将兵马分为几路?”

        两兄弟都沉默了。

        李泰心中一阵懊悔,此刻很想扇自己一巴掌,怎么早没想到这件事要安排,来得匆忙没多想。

        房玄龄递上一份奏章,“陛下,臣与中书省各文吏已经拟好了出兵之策,将兵马分为九路,每路八百余人,连夜赶工,最快明日午时可以打通各个要道,再以这九路兵马带着朝中的消息分为三十支队伍,打通其余的细枝末节。”

        李世民看着这份完整的方略又看了看自己的两个儿子,神色越发狐疑。

        将手中的奏章递给身边的太监,李世民嘱咐道:“告诉侯君集不要休息了,立刻按照中书省的方略,连夜动工。”

        “喏。”

        房玄龄又道:“陛下,还有一事,此刻风雪甚大,到了夜里更是天寒地冻,怕是施工简单。”

        意识到这个问题,别说连夜开工了,夜里动工,人都受不了。

        李泰一咬牙,“父皇,儿臣可以拿出骊山村子一千件存货棉衣给将士御寒,再拿出五百匹棉布连夜让村民赶制御寒衣物,骊山工厂继续工作不停歇,给将士们提供衣物,这一切……”

        李泰深吸一口气,双手攥着拳咬牙道:“这一切儿臣来负担,都不要钱,并且若有冻伤者,即刻送到骊山外科医院救治也不用银钱,还是儿臣负担。”

        李世民先让房玄龄去安排。

        李承乾此刻也佩服青雀可以拿出这等魄力来支援这次雪灾。

        李世民反倒笑道,之前还骂他整日跟着市井小民做生意,倒是现在李泰成了这次除雪的一大助力。

        “父皇,儿臣的财富取之于民,也要用之于民,倘若这个时候群众受难,儿臣自当义不容辞。”

        李承乾也行礼道:“儿臣亦是如此。”

        这两个儿子少见的立场都是一样的。

        李世民低语道:“朕听这话怎么像是从张阳嘴里说出来的。”

        李承乾躬身道:“多亏张少师悉心教导。”

        “也多亏了姐夫指点。”

        此刻李世民的脑海中好似出现了张阳的那张笑脸,好像听到他在说,嗯!正面影响。

        李泰又道:“除雪之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化雪之后防止出现洪涝,需要事先疏通河道,以免大水冲了田亩,以免田亩成了池塘影响耕种。”

        “来时张阳一定与你们说了很多吧。”

        李泰低着头不吱声,这种事情瞒不过父皇,不论是处于利益还是为了社稷,这些话也都该说。

        回了回神,李泰心中懊悔,天杀的姓张的,你设计本王。

        李世民拿出一块兵符,走到李泰眼前,“你都豁出去了,愿意让骊山全力配合朝中,朕知道这件事也离不开你,这块兵符交予你,现在带着兵符去左武卫找到左领军大将军尉迟恭,让他调拨五千兵马与你一起治理这次雪灾。”

        李泰颤抖地接过兵符,这是第一次拿兵符,正声道:“儿臣领命。”

        “若办不好此事,朕一样拿你是问。”

        “军令如山,若处置不当,儿臣自领军法处置。”

        李泰放下话语便离开,心中好似有一团火再烧,姐夫是对的,生意人对社稷也是有用的,我以后也回成为江山社稷一大助力。

        等李泰离开甘露殿,李承乾迟疑问道:“父皇,青雀还年幼,此事……”

        “朕知道他一个人办不好这件事,这才让尉迟恭与他一起,再者说……”李世民突然笑了,“青雀背后站着整个骊山,骊山的主人又是谁?掌握着如此大的家业,有些人或许会想藏富,可他愿拿出来帮扶社稷,朕倒是有点欣赏他了。”

        李承乾回话道:“儿臣一直都认为张阳是一个心中有大义的人。”

        “你也退下吧,这件事自有朝中安排。”

        “儿臣告退。”

        大唐原本停下的政事开始重新运转起来,中书省居中调度,兵部连夜批复公文,户部准备粮草,门下省传递各部消息。

        李泰带着兵符来到左领军将军府,找到了尉迟恭。

        收到了兵符,尉迟恭又收到了陛下的旨意,兵部的批复,以及中书省的统筹,连夜开拔五千大军,开始除雪。

        李承乾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一片片火把在晃动,那是前去除雪救人的士兵。

        张大安走上前,“太子殿下,夜里城墙之上很冷。”

        李承乾笑道:“你看看这些火把,或许他们比孤更冷。”

        张大安沉默着,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着这种场面就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长安城内连夜的兵马调动,惊动了长安城内不少民户。

        原本睡梦中的禄东赞被大队的兵马行进的声音惊醒,他提着刀走出房门,用吐蕃话大声喝问着。

        小厮正站在窗前看着大队兵马朝着城门跑去的,他皱眉看了眼禄东赞,“没有你的事,继续做你的美梦去。”

        “这么大的兵马调动,怎么会没事。”

        小厮叹道:“他们是为了除雪救灾。”

        禄东赞探头看着窗外许久,确认了这些兵马不是来抓自己的这才放心。

        夜里,杨婶匆匆回来小声对李玥说着话。

        听完这些,李玥走回屋内管好门,“夫君,兵马连夜调动,已经去除雪救灾了,而且青雀为这一次的副将协助尉迟恭大将军,骊山第一批棉衣也送出去了。”

        张阳喝着茶水点头。

        “工厂连夜开工赶制棉衣,我们的骊山外科医馆随时做好了准备接收冻伤的病患。”

        张阳无奈道:“这一次我们的广告费会非常巨大,恐怕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就要挥霍光了。”

        李玥按着夫君的肩膀,温柔笑道:“我算了算,其实我们放在村子里的银钱能够应付这件事,棉花我们够用,医馆的药材本就是有存的,那都是以前不断买药材积攒下来的。”

        “从成本上来看我们亏损的只是原本的利润,可是本钱还是在的,只要挺过这一次,将来还是可以赚回来。”

        听媳妇这么一说,张阳又觉得自己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了,拉着她的手,张阳看着眼前这张自己绘制的世界地图,“我觉得什么地方画得不对,可我想不起来了。”

        李玥眨着眼看着,根据地图上的标注问道:“这是中原的地图?”

        “这其实是世界地图,以前老师教过我们怎么画,只是时间过得太久了,现在看着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画错了。”

        天亮的时候风雪也停了,解除了宵禁之后不少长安城的居民都走了出来,看着城外的情况。

        一条条道路在雪中清理出来,每一条路都连接着官道,只不过昨晚的在外面忙碌的士兵不见了,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此刻李泰正在蓝田县,为了更方调动物资,尉迟恭带着兵马名正言顺入驻了这里。

        一幅幅河道的地图铺设在眼前。

        尉迟恭讲着,“周边十五个村县都已经打通,队伍正在往远处走,已经让各县自己组织人手继续安排除雪事宜。”

        天空的乌云没有这么厚重,但是天气却更冷了,这说明已经开始化雪,这个时候冻得彻骨,正是最需要保暖的时候。

        一辆辆马车驶过,一车车的棉衣都被拉了出去,送给将士们御寒。

        工厂连轴转不停工,李泰从昨天到现在都没有休息过。

        心头有些懊恼,李泰喝问道:“工部的舆图还没送来吗?”

        魏王的喊声传出了府衙,门外的小吏匆匆来报,“上半月霸上要疏通河道,工部的舆图被长孙公子带走了。”

        这一下李泰傻眼了,什么时候长孙冲把这么重要的舆图借走。

        心想也是,他爹是长孙无忌,也不奇怪了。

        李泰一拍脑门,“本王想起来,括地志!把本王用来编着括地志的地图带来。”

        又是一声大喊,李泰的喊声传出县衙。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一晚上到现在李泰已经习惯了这种大喊大叫的指挥,应该经常有人听不见小孩子说话。

        】

        新的地图送来,李泰把自己做的地图挂上,这副原本是等高线地图,但也注明一条条的河流要道。

        有了地图之后,一切都清晰了许多,姐夫指点出来的地图比之工部的舆图仔细上不知多少倍。

        “果然还是要听的姐夫的,姐夫的话就没错过,真是邪了!”

        尉迟恭召来了几个军中将领,还要重新规划人手去疏通河道。

        这两天就是最关键的时候,也是防御水涝最关键的时期。

        依照地图众人讨论出了一个方案,只不过这个方案又要连夜赶工。

        “好在有这条郑国渠!郑国渠真乃举世壮举!”李泰嘴里咬着一张饼,向苍天行礼。

        一道道的政令离开长安城,原本应该休朝的日子,在人们眼里朝堂好像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一队队的兵马来回奔赴。

        张阳和李玥听着两位婶婶讲述着事情的进展,不少冻伤的人都在骊山外科医馆治疗。

        好在药物还充裕,三十多个大夫一起忙碌。

        工厂内,牛闯带着一队刚刚组成的技术班子,随时待命,一旦生产线出现问题,他们就要第一时间上去修理,由于负荷太大,本来就松垮垮的流水线,已经坏了八次,好在每一次都能及时修好。m..??m

        有了秦琼的人帮忙,关外的棉花还在不断地运来,眼下不缺原材料。

        张阳看着账目:“这一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看看我们的工厂负荷在哪里。”

        李玥也点头,“这一次几乎调动了整个村子的资源,有了这一次的结果,想必对我们以后的生产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也能得到教训,将来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更加平稳地处置。”

        张阳放下手中的账目,“不行,我不能看着这些亏损的账目,我一看我就感觉胸口疼。”

        李玥笑骂道:“明明是一件好事,好似要割了夫君的肉。”

        御寒的棉衣算是在一次的事情中,彻底打响了名声,骊山的外科医馆也可以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

        张阳回到屋中,重新拿出图纸,这是原本的工厂生产线,以及用来棉布的新式纺车。

        抽空了整个工厂的全部库存,不仅如此还要一边生产,再一边把货物运出去。

        骊山的只有百余口人,但骊山的生产能力足以匹敌任何一个上千人的工坊。

        张阳斟酌着生产线是还是要改进,生产力需要再提高,技术人才,这年头绝大部分的人才都是皇帝手里,很让人头疼的麻烦,好想去挖朝堂的墙角。

        甘露殿中,李世民听着房玄龄的汇报,除雪救灾的事情总算是渡过了第一关,好在没有因此造成重大的伤亡。

        李承乾递上一件棉衣:“父皇这就是骊山生产的棉衣。”

        房玄龄也解释道:“军中不少将士都说过整个棉服保暖不错,将士都是做体力活,就是汗水浸湿棉衣之后不好晾干。”

        “这么冷的天气,普通的衣服也晾不干。”李世民拿过棉服细细打量着,“倒是厚实,衣服里面填充着什么?”

        “回父皇,是棉花。”

        “还真给这小子做出来了?”

        “他们将棉花做成棉线,用纺车织布,再制成衣裳,往衣裳中填充嗮干的棉花,再将以重新缝合。”

        李世民低语道:“朕是不是该赏赐这小子了。”

        “儿臣以为确实应该赏赐青雀。”

        李世民摆手道:“朕没说他,朕说的是张阳,当真你以为你弟弟有此远见?不过是张阳点拨他。”